获京东金融1000万美元投资,数库CEO刘彦:千万次下来,像进化一样,总会走出一条路|Xtecher人物特稿
人物简介:
刘彦,Tom Liu。ChinaScope数库联合创始人及CEO。负责公司管理,专注于主管产品设计、IT、产品和服务质量。瑞士信贷5年投行经验,具体负责美国及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密歇根大学工商管理学士。
全文共 5544 字,阅读预计您需花费 6 分 14 秒完成;
本文您将看到:
真正的Fintech企业如何定义?
毕马威(KPMG)最新出炉中国领先金融科技公司50强企业如何成长起来?
瑞士信贷高级副总裁为何逃离华尔街?
科技的力量如何让人类无知地带不断缩小?
作者:欧拉拉
编辑校正:甲小姐
Xtecher独家
网址:www.xtecher.com
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传统银行业的分崩离析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Fintech概念被视为传统银行业的终结者。这种观点正确与否有待时间验证,但作为一个“搅局者”,Fintech已开始强势抢占领地。
数库,创建于2009年,CEO Tom在目睹金融危机之后出走华尔街,回国创业。经过7年发展,数库已成为一家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公司。在毕马威(KPMG)前天出炉的中国领先金融科技公司50强报告中,数库也榜上有名。
“遵从金融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服务。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才是金融科技的核心。”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这样阐述京东金融的定位。这和Tom的观点出奇的一致。
2015年底,数库获得京东金融1000万美元的投资,并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以京东证券为切入点进行深度合作,并为其提供数据技术支持,实现大数据层面上的全方位对接。
这两家公司都同样相信:科技创新的力量有可能改变传统的一切。
互联网金融将死,Fintech永生
2016年以来,一个新概念在金融领域火了起来——Fintech(Financial Technology,即金融科技)。
而数库的CEO Tom,在这个风口到来的7年前,已经蛰伏在了这个行业。
据麦肯锡数据,2015年,全球投入“Fintech”领域的资金高达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火爆的市场似曾相识。
因为过去两年,以P2P为主要模式的互联网金融狠狠地火了一把。但银监会一声令下,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金融光圈破灭,沦为了贬义词,人们谈P2P色变。
在这样混乱的市场中,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声称自己转型为Fintech公司,但做的事情其实还和以前一样——开发一个App就自称是科技公司的人大有人在。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Fintech?
根据维基百科定义,Fintech指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进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一类公司,通过新兴的技术来提升金融业务的效能。
这里还有一个更加清晰实用的检验标准:如果不利用某项技术,这家公司就完全无法在金融领域存活,那么这家公司就是Fintech企业。
这个新领域崛起如此迅速,让人不禁发问:Fintech会不会也像互联网金融一样只是一时英雄呢?
Tom的答案是,不会——互联网金融将死,Fintech永生。互联网金融水浅王八多,Fintech才是深渊藏蛟龙。
《技术的本质》作者布莱恩•阿瑟指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从技术中产生的。在他看来,经济不过是通过智慧地组织技术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故而也会随着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联系至金融领域,不妨可以这样说——金融也不过是通过智慧地组织技术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故也会随着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当下,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运行的方式,金融从业者正处在数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而Tom就是这一趋势的追随者和推动者。
出走华尔街
2003年,从密歇根商学院毕业的Tom进入了华尔街的瑞士信贷。一周工作7天,平均凌晨两点到家,每周还有一晚通宵。年薪11万美金,而美国年平均收入是5万美金。那一年他23岁。
一年后,在反复申请下,Tom被批准调往瑞士信贷香港分公司工作。他逐渐感到:中国势必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我非常幸运,就好像是掐准时间点一样。”
在香港四年,由Tom为主导完成了一系列大动作:中国建设银行上市、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太平洋保险上市、纳斯达克改制上市、工商银行前往南非的兼并购买等等。
照这样发展下去,Tom正在朝着人生赢家的方向逐渐迈进。可当他足够接近行业的上层和核心时,却心生退意。
2008年,一场以华尔街为中心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Tom站在风暴的中心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一场由华尔街、散户、百姓的贪婪掀起的人为金融危机。
金融机构的贪婪,使得他们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掩盖风险。而那时,也没有工具或系统揭示风险。从数据层面到决策层面,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被加工过的信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以牺牲一切,诚信与良心在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
“委托和代理之间永远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而客户的利益永远在后面。华尔街就跟你看到的影视作品里一个样。”
他心里的声音愈发清晰: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总有人会站在正义这一边用科技作为武器去打败他们。为什么我要站在即将被打败,又不占据道德高点的队伍里呢?
2009年2月,在彼时经济环境恶劣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抱紧了自己的饭碗,而Tom提出了辞职。
回国“开公司”
Tom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创业。
11岁时,没读完小学的他去了澳大利亚,跟着从事研究大脑神经的“流浪科学家”母亲一同辗转生活在海外。从气质上来看,他更像一个外国人。
辞职以后,他独自一人开始张罗各种事情,写BP,找投资,半年时间拿到1200万港币的种子轮融资,他自己放进去了300万的个人积蓄。
2009年夏天,Tom背着书包从香港回到上海,准备开干。那时候,还没有“创业”一说,“那时候都叫作‘开公司’。”
从瑞士信贷出来的他对于专业以外的事情一窍不通。,“两眼一抹黑,要从很细节的事情一点一点来做。”
那时BAT都没有现在的地位,创业尚未兴起,人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进国企、外企,招到优秀的人才是一件很难的事。
不过Tom相当“狡猾”——当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之后,他在陆家嘴花旗银行大厦租了一间办公室。地方很小,却自带江景。
“那时候招人很难,我需要给人一个很牛逼的错觉。要是在一个很烂的办公楼里,那更别想了。”
不久,数库的初始团队搭建完成,从一支不到10个人的团队开始扬帆起航。
数库科技核心团队成员
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标准”:
搭建SAM(Segment Analistics&Mapping)智能产业链
Tom建立数库的初衷是想打造一个类似于彭博那样的PC端金融分析平台,让海内外的分析师能够更便捷、更有效、更准确的分析中国企业。
可真做起来,却发现入了坑:在数据方面,当时国内的财务标准、行业分类等与国外完全不是一套逻辑,分析过程经常会发生口径不一致、相关数据无法对应等问题。
如果标准无法统一,建立平台更是无从谈起。Tom决心做一次冒险的尝试。
他一直相信中国在未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系,因此不能一直依照以美国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规则去玩。这就需要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标准”,和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方便中外之间的金融分析和投资。
虽然当时市场已经有如万德、同花顺等企业有大体量的资料数据库,但没有标准可言。标准化的搭建一切从零开始,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
2009年到2012年,数库艰难地完成了“结构化数据”的搭建。此后的两年时间,团队扑在“半结构化数据”搭建这件事上——搭建SAM(Segment Analistics&Mapping)智能产业链。
其目标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大数据量化分析,通过独家的挖掘以及分析工具,使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使无序没有关联的数据产生关联性。从而为金融投资提供精准而又全面的技术服务。
要搭建这个产业链,工作复杂度可想而知。涉及到对上市公司和股权市场公司进行清晰的定义;也涉及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原有逻辑基础之上,进行基于业务逻辑的重新分类和标准化,并使其和GICS、ICB、恒生的分类规则对应起来,以与资本市场数据进行更好的匹配和对接。
Tom一直反复强调这一段经历算得上呕心沥血、破釜沉舟。
“只要玩过金融的人,你跟他讲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们都说,不可能。”
没有人相信他可以做出来,可是他们成功了。不仅如此,在后来不断地改进迭代后,产品愈发成熟和智能。目前,他们正在“非结构数据化”的研发进程中。
一次失败
2011年时,成立不到两年的数库获得穆迪资本500万美元投资。一向自信的Tom更加自信了,“哇,这么快!刚做两年顶级投资机构就投我们了。Not so hard!”
可他没想到,这次投资日后差点导致数库关门。
拿到投资后,数库的人数由原来的70多人直接翻了一番,达到140余人。Tom回忆那个时候状态:
“人飘起来了,更可怕的是,都不知道自己飘起来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做了一些在未来看来不够谨慎的决定,战略计划未能实现。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了穆迪对数库的弃投——穆迪不再继续跟投,其他投资机构见此情形当然也不会跟投。Tom当时的境遇可想而知。
他说,人逼急了总会有办法——做金融出身的他在确认穆迪不会继续跟投之后,组织了一次供股,并做了一个低价配股计划:任何股东不继续往里面放钱,他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不出所料,没有人愿意再投他们。而此时的Tom和联合创始人沈鑫卖了房子,把家产砸了进来。
这使得他们二人的股权比例从之前的20%一下提高到80%,自主权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上。他们立即召开了股东会议,拿出20%的股份分给员工。
情节的高潮来了。
沈鑫的爸爸看到股权重新回到他俩的手上,立即借给他们4000万人民币。沈爸爸说:按股权看,公司以前可以说不是你们的,既然现在回来了,就好好攻克技术,别再为钱的事操心。
Tom说,如果不是沈鑫的爸爸很有钱,数库早关门了。
“我很幸运,因为他爸很有钱,也是个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我很反感很多人在讲很多成功故事的时候,神话自己的能力,却淡化机遇和运气的重要性。”
扫雷般的“进化史”
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全心全意付出,并且爸爸有钱的合伙人令人羡慕不已。其实这也是个人魅力所带来的,因为被Tom“迷住”的牛人不止沈鑫一个。
刘彦和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克斯
Kelvin是Tom“请来”的一位VP,用Tom的话来说,他是个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身边的事物变成钱的人。两人相识于朋友的酒吧,一年后,Kelvin放下了自己兼并购买的赚钱大生意加入数库。
他说,之所以会做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他认为数库在做的事情很有可能会颠覆行业。第二个原因是,他非常认可Tom“小强一样开朗又勇于撞墙的性格。”
除此之外,Tom对新事物的接纳度非常之高,他认为颠覆一定来自于大部分人看不懂和不理解的东西。
这一轮资金到位之后,Tom又带领团队进行了新一轮的“撞墙”。
当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如StanfordNER、HanLP等工具,对文本分析的精准度已达到90%以上,完全可以解决日常使用需求时,数库仍然执拗地要走另一条路——基于数库自身的金融词库和语料,运用机器学习来开发一套他们自己的命名实体识别系统。
然而,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内,抓取精准度始终无法突破20%。“我们都崩溃了,工程师更崩溃,甚至都想放弃了。”
但就在上周,抓取精准度突破了80%。
Tom说,就像扫雷一样,踩到地雷炸回到原点,千万次下来,像进化一样,总会走出一条路。
为什么要执拗地自行研发呢?虽然市面上的现有工具在文本抓取层面上已经接近完美,但对于文章的“深度解析”就无能为力了。而数库创新地采用基于规则、词典、机器学习相融合的方法去进行实现,真正的价值在于机器掌握语法——一旦实现了这个突破,那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
“都是摘苹果,有人爬上树就摘下来,而我非要用飞镖去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这个苹果,而是练好了飞镖,我就掌握了一门武功。”
经历一次又一次地“撞墙”,数库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直到2014年底,这个“奇才”被京东金融看上了。
携手京东金融
在长达一年的尽职调查之后。2015年底,京东金融投资1000万美金给数库,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京东证券这一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数库现在以服务的方式为京东金融提供数据,下一步将实现技术间的对接。此后,他们还会为京东打造定制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两家企业在大数据层面上的深度合作。
在BAT一轮又一轮争抢金融高管大战中,京东金融历来表现淡定。近期,其运营实体正式更名为“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眼看蚂蚁金服接连拿下了银行、保险、征信等各大类金融牌照,京东金融似乎并不着急,他们注重纵向的深入,始终围绕产业链和技术优势深耕细作。
按照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说法:京东金融不做金融机构,而是一家依靠数据和技术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
“遵从金融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才是金融科技的核心。”这是陈生强口中京东金融的定位。
这和Tom的想法不仅不谋而合,简直就是“出奇的一致”。
现在,这两个志同道合的公司正携手朝着远大而极具价值的目标前进。
数库科技整个团队都是狂热的健身达人
“让人类的无知地带不断缩小,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事。”
Tom是一个信奉科技的人,连偶像都是科学家。在他看来,宗教和哲学的生存空间正在一点点被进步的科技所侵占;他认为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宇宙深空的探对人类发展的进程极为重要;他始终相信人类变革性的进步一定是来自于这样的探索。
对于科学,Tom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思考。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热播之后,他写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听说今天大家都在讨论《太阳的后裔》,我也想参与一下。大家知道宇宙中最普遍的化学元素是什么吗?是Carbon、Oxygen、nitrogen、hydrogen & helium。我们的肉体也是它们所组成的。当一个星星死亡的时候,它会发生一个爆炸叫做supernova,这个爆炸会把自己身上的元素,也就是Carbon、Oxygen、hydrogen、nitrogen、helium洒到宇宙中去。通过原子的引力,这些元素又结合起来组成新的太阳、新的恒星和行星。行星上的相同元素再结合,逐渐地从化学演变成生物,从原始生物进化成今天的我们。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太阳的后裔,每个人都是来自星星的你。
“我之所以这么崇拜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后面没有一群尖叫的女生追着他们跑,也没有很高的收入。但他是在改变人类前进,推动知识的发展。让人类的无知的地带不断缩小,我觉得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事情。”
Tom的终极理想是通过科技的发展,使金融从“投机”和“博弈”中逐渐走出来,走向非人为的自动化运行。目的是,把专业人士和投资弱势群体之间的距离拉近,使个人拥有机构的投资者的能力——数库负责能力输出,并在后端技术上不断研发、改进。
他知道这是个很大的理想,并笑称这是“以个体户的方式在做一件本不属于个体户范畴的事情”。但他相信,新兴产物和概念的最大后盾在于——科技创新的力量有可能改变传统的一切。
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数库的第一个七年过去了,Fintech迎来风口。下一个七年到来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拭目以待。
| 文末福利 |
刘彦 Tom Liu 将于9月26日(周一)晚20:00-21:00
为Xtecher的粉丝进行在线微信群分享!
欢迎大家进群和刘彦 Tom Liu 直接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
1.关注本公众号Xtecher(ID:Xtecher),并分享本文。
2.长按二维码进入本群(若群满,请添加小助手,微信ID“XtecherX”),发送分享截屏,小X带你入群。
3.成功入群后,就可直接与数库科技刘彦对话!
4.我们将分享书库科技与刘彦的相关干货。
点击 | 关键词 | 查看对应内容
人工智能
达闼科技 黄晓庆(上\下) | Rokid 黄伽卫
虚拟现实
Ximmerse 贺杰 | Pico 周宏伟
焰火工坊 娄池 | HTCVR 汪丛青
GrowingIO 张溪梦 | ThinkingData 吕承通
神策数据 桑文锋 | 海云数据 冯一村
其他科技创业者
科幻作家 郝景芳 |Ping++ 金亦冶
人本健康 陈恂 | 墨刀 张元一
Vinci 宋斯纯| 诸葛io 孔淼
零壹空间 舒畅 | abc Fintech 杨永智
如果你拥有高精尖科技创业项目,Xtecher将为你提供:
1.专业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视频拍摄
2.在Xtecher官网、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
3.最专业的科技圈投资人、政府资源、产业资源
4.创业企业品牌管家与PR服务
即刻扫码,联系我们。
关注未来的人
都关注了Xtecher
栏目推荐
Xtecher联合喜马拉雅,推出科技音频脱口秀《甲小姐说》。在本专辑中,甲小姐将不断给你们讲讲科技创业圈里面,有趣、有料、有干货的内容,满足你的小好奇。
甲小姐说最新一期中秋番外特别奉献:《
▼ ▼ ▼